中新網山西9月2日電 題:精工良建開拓新局 山安化工向“綠”轉型
——山西安裝承建我國首座規模化綠色甲醇項目,再添雙碳“國字號”佳作
作者 路麗華 蘇晨陽

上海電氣洮南市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示范項目現場。蘇晨陽攝
風拂沃野生綠電,秸稈蘊化變“綠醇”。當吉林洮南的連片風場與遍地秸稈完成“綠色對話”,一場“新能源+綠色化工”的產業革命便在此落地生根。日前,我國“十四五”重點能源工程——上海電氣洮南市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示范項目正式投產,年產5萬噸綠色甲醇將從這里啟程,經陸海聯運抵達上海港,登上法國達飛班輪,為全球航運注入“中國零碳動力”。這標志著我國在綠色氫基燃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和“雙碳”目標實現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方案”。作為項目承建方,山西建投安裝集團(簡稱“山西安裝”)以化工專業技術為筆,在國家綠色能源版圖上寫下濃墨重彩的“山安答卷”,為打造這張綠色新能源“國字號”名片貢獻了山安智慧,為企業在化工領域的高質量綠色轉型開辟了新賽道。

施工人員檢查設備儀表。蘇晨陽攝
作為我國首批規模化綠色甲醇項目,該工程不僅填補了國內外綠醇產業規模化生產的空白,更開創了“生物質+綠氫”協同制醇的全新路徑。該項目以生物質為碳基原料,與可再生風能制氫合成生產純綠色甲醇。相較于傳統煤制甲醇工藝,項目通過生物質原料與風電制氫耦合,實現碳減排超70%,每年可消納秸稈等生物質資源18萬噸、綠電2.2億千瓦時,直接減少碳排放6.5萬噸。從田間地頭的廢棄秸稈到航運領域的零碳燃料,從難以儲存的綠電到高附加值的綠色化工產品,該項目成功破解了“綠電消納難、秸稈利用難”兩大產業痛點,構建起“資源—能源—產品—減排”的閉環產業鏈,為新能源規模化應用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商業范本。
“立足白城風光富集、生物質量大的優勢,我們正推動‘吉氫入滬’‘醇行天下’從藍圖變為現實。”吉林省白城市主要領導表示,該項目打通了“白城生產—上海加注—全球應用”的綠色通道,不僅助力白城構建“風光火儲+綠色氫氨醇”聯動發展新格局,更以“新能源+化工”的深度融合,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和“雙碳”目標實現提供了關鍵支撐。
在吉林西部綠色化工產業園內,山西安裝作為關鍵力量,攜雄厚技術實力與奮斗精神躬身入局,投入到洮南市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示范項目建設中。山西安裝承攬了氣化裝置、低溫甲醇洗裝置、綠氫裝置、全場管廊、全廠地埋管、氫氣增壓機房、氣化壓縮、循環水裝置、污水處理裝置、黑水裝置、生物質鍋爐、生物質顆粒庫房和氫氣、氧氣球罐等十余個關鍵部分的建筑安裝工程施工,以“山西建造”的匠心為全球首個綠色甲醇項目筑牢根基,在我國綠色能源建設史上鐫刻下堅實印記。
——吊裝攻堅,以精準方案破解空間與重量雙重難題。面對復雜工況下的吊裝挑戰,山西安裝成立專項小組,由技術專家現場督戰,通過定制化方案與多維度演練,攻克三大吊裝難關。

低溫甲醇洗裝置吸收塔吊裝作業現場。蘇晨陽攝
——極限空間內的精準“繡花”。氣化裝置吊裝是一場技術與默契的雙重考驗。在視野受限、無吊裝孔的復雜框架內,項目部以電動倒鏈與吊車協同的“巧勁”,通過模擬演練、專項交底,實現設備一次性精準就位。這一“繡花功夫”,彰顯了山西安裝對復雜施工場景的駕馭能力。
——高空鋼構的“毫米級”攀登。從34.5米至56米的鋼結構安裝,是力與美的極限博弈。單件22噸的龐然大物,需在混凝土強度達標后分層遞進安裝。山西安裝以“分步夯基、逐層攀升”的智慧,將風險化為階梯,為高空作業樹立了安全新范式。
——三機聯吊的“平衡術”。74.6米高的低溫甲醇洗吸收塔,180噸的“巨無霸”如何避免塑性變形?山西安裝以三機抬吊的精密協同——800噸主吊穩控全局,600噸輔吊承托中部,350噸溜尾吊車精準調姿,最終以“單主機遞送法”完成這一高難度動作,標志著項目全面轉入施工快車道。
極寒應對,以暖心守護保障冬季施工質量。零下30℃的東北冬季,電解槽滲透膜面臨凍損危機。項目部以電伴熱+保溫暖棚的“鎧甲”,輔以24小時專人監護,為設備筑起恒溫屏障。這一“生命線”工程,詮釋了極端環境下山西安裝的應變與堅守。
焊接突破,以精細工藝滿足高危介質管道要求。作為全球首個綠氫項目,其管道介質涉及氫、氧等易燃易爆物質,對焊接潔凈度與工藝提出嚴苛標準。山西安裝針對鎳基合金管道(N06600)及大量氧氣管、氫氣管,制定專項方案:通過三氯乙烯清洗、全管道封堵防護、焊接固定口水溶紙沖氬,再結合系統堿液二次清洗,徹底規避油脂、焊接毛刺等質量通病,確保管道內部潔凈度完全符合設計要求,全面消除安全隱患。
以此“國字號”項目實踐為路標,山西安裝在綠色化工轉型的大道上邁出了新步伐。據剛剛傳來的好消息,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白楊市400MW風電制氫新能源示范項目施工現場,山西安裝人又一次把智慧與情懷揮灑在綠色能源陣地上。升壓站施工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工程實體、生產辦公樓、危廢品庫、消防水池及泵房的主體結構也在同步施工。項目建成后將形成400MW裝機容量的風電場,可充分利用當地風能資源,年節約標煤約24.72萬噸,減排二氧化硫約82.8噸、氮氧化物約124.28噸、二氧化碳約45.68萬噸,還能節水并減少水污染,節能降耗與環保效益顯著。
山西安裝集團董事長任銳表示,依托洮南綠色甲醇項目的深度探索,山西安裝將以點帶面拓展綠色能源賽道,從氮氣與綠氫合成氨到綠色航空煤油領域,逐步將煤化工施工優勢轉化為綠色化工核心競爭力。未來,山西安裝將加快綠色新能源市場開發,緊盯綠氨、航空煤油等項目態勢,力爭在綠色能源井噴期搶占先機,為化工行業綠色轉型注入“山安力量”。

有序組織冬季施工。蘇晨陽攝
從洮南的極寒工地到全球綠氫的技術高峰,山西安裝以一次次攻堅克難,定義了新時代的工程標桿。這不僅是鋼鐵與混凝土的勝利,更是“山西建造”向綠色能源領域邁進的堅定宣言,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樹立了標桿。在雙碳目標的征途上,山西安裝正以“山安速度”與“山安精度”,譜寫能源革命的壯麗史詩。
記者述評
能源轉型的“山安”答卷
作者 路麗華
吉林洮南的風車轉動起綠電的脈搏,田間秸稈蛻變為航運零碳燃料,我國首座規模化綠色甲醇項目的投產,不僅是一次產業突破,更是中國在“雙碳”賽道上以實干書寫的時代答卷。山西安裝作為承建方,以精工良建的匠心與開拓創新的魄力,在這場能源革命中鐫刻下“山西建造印記”,這實踐彰顯了山西國企轉型的智慧,也折射出能源革命的堅定步伐。
從技術突破到產業閉環,“十四五”重點項目吉林洮南市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示范項目構建了綠色能源利用的全新范式。不同于傳統煤制甲醇的高碳路徑,該項目以“生物質+綠氫”協同制醇,既破解了“綠電消納難、秸稈利用難”的行業痛點,更為新能源規模化應用提供了可復制的商業范本,讓綠色發展從理念落地為看得見的產業效益。
從極限施工到品質堅守,山西安裝以“繡花功夫”詮釋了“山西建造”的實力。面對氣化裝置吊裝的空間限制、高空鋼構安裝的毫米級要求、180噸吸收塔的三機聯吊難題,項目部以模擬演練、專項交底、精密協同逐一攻克;在零下30℃的極寒天氣里,用電伴熱暖棚守護設備安全;針對氫氧管道的高危特性,以三氯乙烯清洗、全封堵防護等工藝確保絕對潔凈。這些細節里的堅守,不僅筑牢了項目根基,更將山西安裝化工施工優勢轉化為綠色化工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轉型開辟了新賽道。
綠醇啟航,映照的是中國能源轉型的壯闊征程。山西安裝的實踐證明,綠色發展不是遙不可及的藍圖,而是腳踏實地的突破。它需要技術創新的勇氣,需要精工細作的匠心,更需要企業主動入局的擔當。以此堅守,未來,山西安裝必將在綠色能源的浪潮中,書寫出更加恢弘的高質量轉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