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榆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對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第32號建議的答復函》。
針對《關于開展風光制氫示范項目的建議》,答復函指出,近年來,榆林市氫能產業圍繞“1151”目標,快速布局。作為國家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在氫氣與化工合成融合應用方面具備堅實基礎。榆林高新區已建成華秦氫能產業園項目,實現制儲運一體化發展;已建成的國能榆林化工、中煤煤制烯烴、陜煤熱解啟動工程、未來能源煤液化等一批大型現代煤化工項目,每年用氫量達450萬噸左右,若全部實施綠氫與煤化工耦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3000萬噸,推動煤化工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此外,市級層面已設立每年3億元氫能專項資金,出臺設備更新獎補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下一步,落實支持政策,制綠氫項目可優先消納新能源市場化交易電量;支持“風光氫儲”示范項目建設,風電、光伏發電配置制氫、儲氫項目原則上等同于配置儲能項目。
同時,鼓勵試點項目申報。陜西榆林華秦新能源產業園氫純化項目已列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領域氫能試點項目清單,后續將爭取更多項目列入,爭取相關政策支持。
重點支持陜煤榆林化學綠氫耦合乙二醇、中煤烯烴綠氫替代等示范項目,推廣“風光發電-綠氫制備-化學品合成”一體化模式,力爭2028年前建成3-5個國家級綠氫化工示范工程,形成可復制經驗。
全文如下:

對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第32號建議的答復函
榆政發改函〔2025〕394號
任紅艷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開展風光制氫示范項目的建議》(第32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我市風光制氫與化工耦合發展基礎
近年來,我市氫能產業圍繞“1151”目標,快速布局。作為國家能源化工基地,我市在氫氣與化工合成融合應用方面具備堅實基礎。榆林高新區已建成華秦氫能產業園項目,實現制儲運一體化發展;已建成的國能榆林化工、中煤煤制烯烴、陜煤熱解啟動工程、未來能源煤液化等一批大型現代煤化工項目,每年用氫量達450萬噸左右,若全部實施綠氫與煤化工耦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3000萬噸,推動煤化工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此外,市級層面已設立每年3億元氫能專項資金,出臺設備更新獎補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二、下一步重點工作舉措
(一)專項規劃引領
《榆林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已于2025年年初印發,文件明確我市加快氫能與現代煤化工綠色耦合,推動蘭炭、金屬鎂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促進創建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碳達峰試點城市,優化產業、能源及交通結構,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二)落實支持政策
榆林市政府辦《榆林市打造氫能產業示范區若干政策(修訂)》,支持綠氫制備、工業副產氫提純、工業和交通用氫示范、氫能裝備制造及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轉化、管道輸氫示范等發展方向,推動榆林氫能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力求徹底打通榆林氫能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堵點難點。文件明確,制綠氫項目可優先消納新能源市場化交易電量;支持“風光氫儲”示范項目建設,風電、光伏發電配置制氫、儲氫項目原則上等同于配置儲能項目。
(三)推動技術創新
一是依托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專題突破,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逐步顯現。聯合中科創新院等機構攻關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等關鍵技術,提升風光波動適應性。二是鼓勵試點項目申報。陜西榆林華秦新能源產業園氫純化項目已列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領域氫能試點項目清單,后續將爭取更多項目列入,爭取相關政策支持。三是重點支持陜煤榆林化學綠氫耦合乙二醇、中煤烯烴綠氫替代等示范項目,推廣“風光發電-綠氫制備-化學品合成”一體化模式,力爭2028年前建成3-5個國家級綠氫化工示范工程,形成可復制經驗。
(四)強化要素保障
一是將“風光制氫+化工合成”項目納入榆林市重大產業項目要素保障范圍,對各類要素予以優先保障,并積極推行標準地供應。二是建立由我委牽頭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各級各部門開通“綠色通道”,創新審批方式,采取承諾制、容缺后補等方式,加快辦理氫能產業項目前期手續。三是積極對接省級單位,破解我市毛烏素沙地植被導致可開發的風光資源有限問題,為大規模綠電制氫項目的實施創造條件。
感謝您對我市能源轉型工作的關心支持,我們將持續優化政策舉措,推動風光制氫與能源化工深度融合,為我市能源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榆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5年10月29日
(聯系人:白杰,電話:0912-3232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