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在首屆興安盟綠色氫氨醇產業基地生態共建發布會上,興安盟宣布全球最大綠色甲醇項目工藝驗證成功,這標志著全球首個實現商業化閉環的綠甲醇項目正式落地。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主席、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線上致辭,興安盟委副書記、盟長于吉順出席并致辭。
該項目產出的綠色甲醇將直供馬士基、赫伯羅特等國際航運巨頭,有力推動全球航運業低碳轉型。項目預計于2027年底形成年產145萬噸綠色甲醇的總產能,將成為引領化工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標桿。

在技術演講中,海德氫能CEO姚昌晟博士以《大規模波動性風電制氫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為題,展開了一場關于能源未來的深刻對話。他談到:“電子與分子,共同構筑了現代文明的能源底色。如今,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電力,正與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分子能源,通過Power-to-X(P2X)這一關鍵技術走向融合——這不僅是技術的耦合,更是兩個萬億級產業生態的共振。”


他進一步闡釋:“P2X并非遙遠的概念。大自然用兩億年時光,將太陽能濃縮為石化能源,而我們通過綠氫制備,將這一過程壓縮至秒級。這其中最核心的突破,就在于實現大規模波動性風電的高效制氫。”


在隨后的分享中,姚昌晟博士圍繞波動性功率自適應、電堆構型、材料創新與智能運維系統等關鍵技術維度,系統解析了海德氫能如何將“不可能”變為“工程現實”。這些經過驗證的技術成果,正為“風光電-綠氫-綠色化工”這一全新產業鏈注入強勁動力,一幅由綠氫驅動的能源變革新圖景已然在望。


在全球首個商業化綠甲醇項目中,海德氫能推出面向大規模風電制氫的HydoLyser? X制氫系統及車間級解決方案HydoPlant。面向風電波動性制氫場景,海德氫能以全新技術體系,以核心單元及材料、電堆結構設計、AI智能系統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根本性解決波動性制氫難題。歷時三年,20000+小時驗證,超億元投資,海德氫能全新HydoLyser? X制氫系統實現優異的性能表現:全工況電耗低于4.3kWh/Nm3,實現了10%-120%寬負荷運行(全工況氧中氫含量低于0.3%),且電流效率超過97%。

HydoPlant集成了車間布置建設方案、現場安裝維護升級方案、波動性制氫智能控制系統,以及車間級氫安全與數字化體系,打造了新能源集成與制氫運營的一體化工程基礎。結合HydoOS智能管理系統與HydoLyser插片式運維技術,年度O&M成本低于3%的CapEx投入。

這些經過驗證的成果,不僅為綠色甲醇等產業提供了具備成本競爭力的氫源,更為全球波動性可再生能源制氫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范本,切實推動綠氫商業化進程。

發布會期間,海德氫能在興安盟開發區入駐企業合作簽約儀式上完成簽約,為項目推進提供堅實保障。在隨后舉行的“興安盟綠色甲醇產業聯盟”啟動儀式上,海德氫能作為聯盟發起成員之一參與儀式,標志著公司深度融入這一戰略性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