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液氫產業在中國迎來多個突破式進展,從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到應用端的多元拓展,從技術標準的完善到示范項目的落地,中國液氫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從航天高端領域加速走向產業化落地。
本文盤點2025年液氫10大突破式進展如下:
自主技術突破
1、航天六院20m3液氫儲罐自主研制成功
7月,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西發華威公司20m3液氫儲罐自主研發成功。該儲罐采用先進的真空絕熱技術,有效降低了液氫的蒸發率,提高了儲存效率。堅固的結構設計和優質的材料選擇,確保了儲罐在極端條件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該產品已通過專業機構的性能檢測,其夾層封結真空度、夾層漏氣速率、夾層漏放氣速率、靜態蒸發率等各項性能指標均表現優異。通過陜西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院的現場評審后,華威公司成功增項真空絕熱容器(罐體)的制造資質。
2、海油工程“低溫液氫儲罐”獲AIP證書
7月,海油工程特種設備分公司自主研發的深遠海浮式平臺“低溫液氫儲罐”設計成果,獲中國船級社(CCS)原則性批準(AIP)證書。該儲罐創新采用夾層高真空多層絕熱結構,超90層玻璃纖維紙與雙面鍍鋁薄膜交替堆疊,實現日蒸發率≤0.5%的行業領先指標,有效延長液氫存儲時間,降低海上補液頻率與成本。
3、酒鋼液氫容器用鋼通過技術評價
7月,酒鋼旗下宏興股份不銹鋼分公司自主研發的液氫/液氦極低溫環境壓力容器用S31603(JLH)奧氏體不銹鋼鋼板,正式通過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技術評價,獲得生產銷售資質,成為國家氫能用材家族的新成員。經第三方檢驗,S31603(JLH)奧氏體不銹鋼鋼板及對應焊縫在-269℃的極低溫狀態下,具有非常理想的塑性、沖擊韌性和斷裂韌性,且氫脆敏感性極低,其適用厚度范圍為5—60mm,溫度范圍為-269—100℃,可廣泛應用于極低溫液氫/液氦儲存設備制造。
產品突破
4、我國首款百公斤級車載液氫系統完成跑車測試
3月,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百公斤級車載液氫系統“賽道1000”經正式發布后,已完成與一汽解放藍途“星熠”液氫燃電牽引車的跑車測試,憑借其行業領先的性能指標與穩定的系統輸出,在應用場景中展現出顯著性能優勢,標志著液氫重卡研制和示范邁入新階段。
5、國內首架噸級液氫無人機試飛成功
2月,寶雞市鳳翔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見證了國內首架噸級液氫電動垂直起降無人機的成功試飛,這標志著北京與陜西兩地企業在液氫應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此次試飛的無人機由陜西同塵和光低溫科技有限公司、追夢空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及北京嘉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三家公司分別在液氫儲供系統、無人機設計和燃料電池系統方面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持。
標準建設完善
6、國內首個車載液氫系統產品團體標準正式實施
5月,由北京汽車行業協會組織,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01所牽頭制定的國內首個車載液氫系統產品團體標準《液氫燃料電池電動商用車車載液氫系統》正式實施。
《液氫燃料電池電動商用車車載液氫系統》基于現有車載液氫系統研制基礎,對車載液氫系統的產品定義、組成、系統技術要求、部件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合格判據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范,明確了車載液氫系統應完成安裝強度試驗、低溫氣密試驗、系統振動試驗和環境適應性試驗。該標準將推進液氫在車輛端的應用進程,為液氫重卡示范和產業化應用奠定了標準基礎。
項目進展
7、首個“川渝氫走廊”液氫全產業鏈示范項目啟運
7月25日,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牽頭、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航天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攀枝花液氫示范項目”主體設備啟運,并順利抵川。這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國產氫液化裝置首次入川,開了首個“川渝氫走廊”液氫全產業鏈示范運營的新紀元。項目將首次實現液氫“制、儲、運、加、用”商業示范。
8、國內首個液氫制儲加用示范工程啟動
6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氫能技術”重點專項“液氫儲供加用技術研究與交通樞紐示范項目”啟動儀式在南充成功舉行。項目將在南充建成國內首個液氫制儲加用示范工程,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氫全鏈條解決方案,有效推進液氫產業商業化進程。
9、國內首條民用液氫全產業鏈工程示范成功
4月,我國首條涵蓋液氫制取、儲運、應用全環節的民用產業鏈示范工程取得成功,標志著我國液氫民用產業化再次向前邁出關鍵一步。該項目由中科富海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理化所、北京特種工程設計院、同濟大學、中國特檢院、中集圣達因、上海舜華、中船重工鵬力超低溫、西安交大等 9 家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同打造。
10、國內首個萬噸級液氫能源供應基地開工
1月5日,國內首個萬噸級液氫能源供應基地宣布開工,由利源集團與河南中科清能、未勢能源合作建設。項目建成后年產液氫2.3萬噸,液氫純度達99.9999%,可解決高端電子裝備制造業用氫需求,輻射帶動周邊高端電子產業、氫燃料電池交通、氫燃機發電、氫冶金、氫化工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模式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