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發布有關政策,計劃對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和當量值表》規定以外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 開展征收環境保護稅試點工作。這一政策變化為氫能產業創造了實質性的市場機遇。

一、市場需求擴大,氫能替代空間打開
VOCs征稅范圍的擴大,直接提升了氫能的市場競爭力。隨著征稅范圍的擴展,石化、化工等傳統高排放行業將面臨新增的合規成本,這促使企業積極尋求清潔能源替代方案。
氫能的零排放特性在這一政策環境下展現出顯著優勢。與傳統能源相比,氫能在使用過程中完全不產生VOCs等污染物,為高排放企業提供了理想的替代選擇。特別是在鋼鐵冶煉等難以電氣化的領域,氫能成為最具可行性的選擇。
當傳統化石能源使用者面臨日益收緊的環保約束和持續的合規成本時,氫能的“零VOCs排放”特性便從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力。這種轉變不是簡單的政策紅利,而是能源轉型的必然邏輯。
根據行業分析,到2030年,清潔低碳氫能在鋼鐵行業的年需求量預計達到174萬噸,在化工行業將達到376萬噸。這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正在政策與環保的雙重驅動下加速形成。
二、產業機遇凸顯,氫能發展步入快車道
成本競爭力提升是首個顯著利好。VOCs環境稅的實施,提高了傳統能源的使用成本,間接提升了氫能的成本競爭力。這種變化使得氫能在更多應用場景中具備經濟可行性。
投資吸引力增強成為第二個利好。政策導向明確后,資本市場對氫能產業的關注度將顯著提升。對符合條件的氫能項目,金融機構在融資支持方面展現出更積極的態度,部分項目還可享受專項政策支持。
產業鏈完善加速是第三個重要利好。隨著市場需求擴大,氫能產業鏈各環節都迎來發展機遇。從制氫設備、儲運設施到加氫站建設,整個產業生態正在快速完善,為氫能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奠定基礎。
技術創新步伐加快是第四個利好。面對明確的市場前景,企業投入技術研發的積極性會顯著提高,特別是在降低制氫成本、提高儲運效率等關鍵環節,技術進步速度將超出預期。
隨著更多VOCs物質被納入征稅范圍,環保稅的收入調節和產業引導功能將愈發凸顯。對于氫能產業而言,這不僅是市場空間的拓展,更是技術路線獲得制度性認可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