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作為一種新能源,除了工業領域、城市公交外,離普通人的生活還有多遠?
答案或許是一輛自行車。
在周村區王村鎮淄博安澤特種氣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澤特氣”)展廳內,一輛固態儲氫兩輪車格外吸睛。
“它的外形與市面上常見的變速自行車相近。核心區別在于車體裝載了固態儲氫瓶,并采用整車級電控系統。大小如保溫杯的儲氫罐可以充放20000次不衰減,一次充氫可續航85公里,騎行過程中零排碳。”公司總經理楊高峰介紹著這款產品的性能優勢。
如今,裝有安澤特氣生產的核心部件——固態儲氫瓶的兩輪共享車已在蘇州、成都、肇慶等投放3000輛。
作為一個老工業重鎮,王村鎮的耐火材料和碳素等傳統產業占比達75%以上,出現固態儲氫這樣的“新物種”的背后,得益于王村鎮黨委政府求突破、謀發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其實,和其它傳統工業強鎮一樣,王村也面臨著新興產業占比較低、產品附加值較低、企業市場競爭力較弱等短板。為此,王村鎮搶抓“濟淄同城一體化”發展機遇,深入實施“工業立鎮、產業強鎮”戰略,“破”與“立”同時發力,以新材料產業園區為主戰場,布局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多個特色園區,打造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綠色裝配式建筑、新裝備、新能源多個完整產業鏈條,園區實現了從簡單的產業集聚向科技創新與融合發展轉換、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向謀劃整合新產業鏈轉換。


“氫”力賦能 “含綠量”就是“含金量”
安澤特氣是江北最大的特種氣體廠商。
作為淄博市的氫能產業領軍企業之一,自2019年轉型氫能產業以來,憑借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成為全國第一個在制氫、儲氫等環節擁有主導權和話語權的企業,構建出“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的創新應用生態。
目前,公司擁有50余臺套長管拖車以及14余萬只高壓氣瓶。不僅與本地化工、制藥、冶金等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也為本地氫能源汽車提供穩定氫源。
科技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動力。為此,安澤特氣在氫能技術產業化應用方面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目前,已累計投入研發資金5000多萬元。2023年,企業被山東省工信廳命名為省級綠氫制備及固態儲氫制造業創新中心(全省唯一),承擔了全省綠氫制備及固態儲氫的研究、試驗與攻關任務。
淄博工業副產氫資源豐富,產業配套及車輛運營在全省領先。楊高峰深知,抓住國內還未有系統性開展氫能標準化示范的先機,加快建設燃料氫供應鏈標準化示范區,對于推動產業標準研發與氫氣質量安全規范制定,促進淄博氫能產業規范發展、引領發展意義重大。在2024年淄博“兩會”期間,身為淄博市政協委員、淄博氫能產業商會會長的楊高峰提交了《關于建設淄博燃料氫供應鏈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議》的提案。他建議,抓住山東省燃料氫服務技術標準創新平臺建設機遇,在淄博積極爭取建設燃料氫供應鏈標準化示范區。
“‘含綠量’就是‘含金量’,這些年,我們在產業升級方面不斷加大技術研發,尤其是在新型儲氫材料、制氫工藝等方面,與國內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產學研項目。以自主研發的固態儲氫技術為例,傳統氣態儲氫壓力高達35兆帕,而我們通過固態金屬儲氫,將壓力降至2.5兆帕,不僅極大降低了安全風險,在儲氫效率上較傳統方式提升了1.5倍。”楊高峰說。
據了解,目前,安澤特氣投資建設的20MW光伏水電解制氫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它是將太陽能轉化為氫能儲存,實現太陽能、風能與水電解制氫的有效結合。項目預計明年初投入運營,以同等規模的傳統制氫方式為參照,該項目投產后,碳排放可降低80%以上。”談及下一步規劃,楊高峰信心滿滿。

向“數智”轉身 耐材產業鏈煥發新生
王村鎮是省級焦寶石特色小鎮,并擁有省級高溫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耐火材料是其支柱產業之一。在發展初期,大小企業多達100多家,但就整體而言,該產業亦存在科技含量不高、智能化程度低、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不高等問題,成了阻礙產業發展的一道坎。
山東嘉岳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岳新材”)的發展之路也印證了這一點。
嘉岳新材于2017年注冊成立,由山東嘉和耐火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孵化而來,主要研發生產高價值鋁硅新材料產品。公司核心產品特種莫來石低蠕變制品主要應用于高端碳素石墨和鋼鐵廠家,高致密高導熱硅質制品主要應用于高端焦化及碳素石墨廠家,高純剛玉莫來石制品則主要應用于國防、航空航天、功能陶瓷、磁性材料等高端市場領域。
“技術創新是企業轉型的關鍵支撐,多年來,我們致力于打造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兩級創新平臺,始終堅持自主研發,通過高效智能的自動備配料系統、低耗綠色的生產裝備,實現原料存儲、生產、銷售、后期服務等全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嘉岳新材技術負責人沈曉表示。目前,公司年產16萬噸節能環保型鋁硅新材料項目,就是替代傳統鋁硅耐火制品的新材料,以高鋁礬土伴生礦含水鋁石、硅石為原料,通過技術改造和提升,實現了原料的高純度、高均化和制品的高性能、長壽命、節能環保化,在降低產品綜合能耗10%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達8%。
節能、降碳、增效,“綠色煥新”給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憑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持續深耕,嘉岳新材在傳統產業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2025年上半年,企業產值約3億元,出口額約占全年的20%。
嘉岳新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華麗“蝶變”,不僅是王村鎮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也充分證明了產業發展不僅要有“破”,更要有“立”。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并不意味著放棄原有資源稟賦,而是要重新審視優勢,通過結構調整和現代技術賦能實現破局。
無獨有偶,作為王村新材料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淄博大陸石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陸石墨”)先后投資約21935萬元進行擴產、技術改造,通過自主研發對生產工藝進行優化、創新,公司綜合實力穩步提高。
石墨是現代工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資源,不僅應用于耐火材料、鑄造、密封、潤滑等傳統工業領域,更是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核電領域的關鍵資源。
隨著“雙碳”目標持續推進,新能源發展成為長期趨勢,以石墨為主的碳基新材料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作為業內公認的國產中粗特種石墨第一品牌,多年來,大陸石墨的總銷量、出口量在國內同行中均列首位,與德國西格里集團位列世界兩大(中粗)特種石墨生產商。
“公司特種石墨年產能達8000噸,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光伏級硅材料、特種工業陶瓷、合金精密鑄造、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等高端制造領域,產品出口比例為50%左右,主要出口到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下一步,公司將重點開拓特種石墨精密加工、下一代半導體(碳化硅)用石墨材料、下一代手機顯示屏材料藍寶石用石墨材料等高端領域應用場景。”談及項目發展前景,大陸石墨技術總監潘義澤坦言。
得益于科技賦能與技術創新,在經歷從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轉型升級的“陣痛”后,耐火材料上下游企業已然搭上了新材料產業鏈的“快車”。

“廢舊”中淘金 再生資源循環利用
做底盤、裝氣路、順電路、裝車橋、吊發動機……在淄博寶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達再生”)整車裝配車間,梁浩熙和工友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廢舊汽車裝配作業。一輛輛報廢汽車在這里經查驗、清洗、精細拆解等環節后,將開啟再生之旅。
寶達再生一汽(淄博)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是淄博市首個集廢舊汽車零部件拆解、再制造、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新賽道企業,今年1月正式投產。寶達再生是目前全國商用車整車及零部件再制造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企業,預計年整備再制造整車能力3000臺車、年再制造變速箱5000臺、年拆解報廢汽車2萬輛次,提供150個就業崗位。
“為做到數量質量雙提升,我們采用了寶達集團自主研發的數智化平臺,構建智能網聯產業生態系統,探索汽車回收處理新模式、新路徑,引進感溫系統、可自動觸發噴淋和充氮系統以及半自動化拆解設備,使關鍵的破碎拆解環節設備能力和效率較普通拆解設備高出20%。”寶達再生整車裝配車間主任李明海說道。
據寶達再生行政部經理楊帥介紹,目前,該項目擁有建設機動車報廢回收拆解生產線1條,一汽解放全車零部件再制造生產線1條,汽車零部件拆解和再制造機器設備190臺(套)。不僅可以將報廢汽車上的廢鋁、廢橡膠、廢玻璃等大量廢舊物資,重新進入循環利用,還可以對其中的變速箱總成、差速器總成起動機、發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進行再制造,綜合回收再制造利用率達90%以上。未來,寶達再生將進一步建鏈強鏈補鏈,建設一汽解放全國整車再制造中心。
從傳統耐火材料產業的轉型升級到新能源新賽道的蓬勃崛起,王村產業發展亮點紛呈的背后,是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產業創新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今年1-7月,王村鎮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2.4億元,同比增長6.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了“穩”有支撐,“進”有動力。
王村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馬劍萍表示,真正有效的產業升級不是低端重復,而是高效升級。王村鎮依托清晰的產業圖譜、穩健的培育節奏和持續的創新投入,正逐步走向“高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綠量”的新階段,推動形成了區域產業協同升級的良性循環。
目前,隨著傳統產業的不斷升級,以及特色產業的日益壯大,王村鎮的產業發展已具騰飛之勢,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