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雙碳”目標引領下,哈密市憑借豐富的資源稟賦、優越的區位條件和政策支持,錨定“西部氫能裝備制造基地”目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加快從傳統“煤都”向“氫城”加速轉型。計劃到2027年建成15座加氫站、投運2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并打通跨區域氫能交通走廊,成為我國西北地區氫能產業的核心樞紐。
哈密依托煤化工產業,擁有年產18萬噸焦爐煤氣提純車用氫氣的潛力,淖毛湖區域氫氣槍口價不超過20元/公斤;廣匯新能源公司120萬噸/年甲醇產能可支撐甲醇重整制加氫一體站,氫氣成本控制在25元/公斤以內。相比傳統燃油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運營成本優勢顯著,為無補貼市場化運營奠定了基礎。
哈密市是全疆唯一加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城市(鄭州、廣東群),并先后出臺《哈密市加氫站管理辦法(暫行)》《制氫加氫一體站技術規范》等政策,允許在非化工園區建設制加氫一體站,率先在新疆構建全產業鏈安全規范體系。2025年3月,哈密市正式躋身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承擔推廣115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任務。
在伊吾縣,氫能產業的“哈密速度”正在上演。8月19日,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首批針對哈密地區量身定制的49噸氫燃料電池牽引車正式交付當地煤炭運輸市場。公司依托行業領先的氫能技術積累與重卡制造經驗,成功簽約首批52臺定制化49噸氫燃料電池牽引車訂單。這批車輛將投入“疆煤外運”核心線路,以零碳排放、長續航、高可靠等優勢,破解傳統資源運輸高污染痛點。
慶鈴集團副總經理張福倫表示:“市委、市政府大力地支持氫能產業的發展,出臺了很多的支持政策,疆煤外運給氫能汽車,提供了很好的運營場景。我們在氫堆上進行組裝,已經在伊吾縣進行了布局,估計在9月份,就能夠進行投產。我看好哈密整個氫能汽車產業的發展,我們會把制造業的產業鏈,引進到哈密來,我們規劃每年要達到2000~5000臺之間的產能。”
上海鯤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首批落戶哈密發展氫能裝備制造業的企業之一,投資1.5億元建設2000套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具備生產條件。新研發出的新一代215千瓦大功率氫燃料發動機已具備量產能力。
上海鯤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亞波稱:“氫燃料發動機是承上啟下的作用,它能帶動里邊核心的八大零部件發展,另外還能夠和整車聯動,就是在終端的落地方面,和整車一起來把整個產業能夠實實在在地落地。到今年年底,我們在哈密總共投放氫能車輛,搭載鯤華的氫燃料發動機的車輛要超過200臺,還會和我們做氫能礦車的企業共同合作,進一步投放氫能礦車,現在的發動機的整個產能規劃,是按照2000臺做的。”
哈密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城市,不僅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中巴蒙俄通道的樞紐,更坐擁發展氫能產業的多重優勢。能源資源富集是哈密的最大底氣。全市并網電力總裝機達3486.48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占比67.8%,形成了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與此同時,哈密作為“疆煤外運”主戰場,2024年煤炭產量預計達1.8億噸,公路外運量預計超4700萬噸,為氫能重卡提供了萬輛級的運輸場景需求。
哈密市委、市政府將氫能產業列為高質量發展主導產業,今年將依托國家示范城市群,建成25噸/日制氫工廠和5座加氫站,投運732輛氫能重卡,打通淖毛湖—伊州區等市域“氫走廊”,形成“應用反哺制造”的良性循環。
哈密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李潭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特別是采用市領導擔任鏈長制的推進措施,可以說我們氫能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2025年我們依托加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城市的機遇,建設日產50噸的加氫站一座,現已排產氫能重卡732輛,目前已投用52輛。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在哈密舉辦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對進一步加快推進哈密氫能產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下一步,我們將全力打造跨省、跨區域的氫走廊、氫高速,全力將哈密打造成西部最大的氫能之城。”
從煤炭依賴到多能互補,哈密的轉型之路折射出資源型城市的新質生產力實踐。通過氫能產業,哈密不僅降低了物流運輸的碳排放,更以“綠電制氫—氫能應用—裝備制造”閉環,推動經濟結構向高端化、低碳化升級。當前,哈密正以氫能為筆,書寫從“煤都”到“氫城”的傳奇。隨著西部氫能裝備制造基地的崛起,這座古絲路重鎮將成為連接中亞、輻射全國的清潔能源樞紐,為我國“3060”“雙碳”目標貢獻“哈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