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遼寧華電調兵山風電制氫耦合10萬t綠色甲醇一體化示范項目開工儀式舉行。

遼寧華電調兵山10萬t綠色甲醇項目,是聚焦“風光儲氫醇”全鏈條協同的零碳循環示范工程,總投資達39.45億元,以“綠電-綠氫-綠色甲醇”的閉環路徑,打造東北區域新能源產業融合新樣板。
項目核心建設內容涵蓋三大關鍵板塊,構建從能源生產到終端產品的完整鏈路:其一為能源供給端,規劃建設450 MW風電場及配套輸變電工程,同步搭配80 MW/80 MW·h儲能電站,保障綠電穩定輸出;其二是氫能樞紐,布局295 MW制氫儲氫裝置,實現綠氫高效制備與安全存儲;其三為產品合成端,搭建10萬t/a甲醇合成裝置及儲存站,完成綠氫向綠色甲醇的轉化。

項目投產后,將實現顯著的產能與產業價值雙重突破:一方面,每年可穩定產出1.9萬t綠氫與10萬t綠色甲醇,徹底貫通綠氫“制、儲、輸、用”全產業鏈,填補區域綠氫下游應用空白;另一方面,依托遼寧沿海港口的物流優勢,項目將進一步升級為面向國內、輻射國際的綠色甲醇出口基地,為全球航運、化工等領域提供零碳燃料解決方案,助力“雙碳”目標落地。
項目的落地將帶動制氫電源、PEM電解槽、堿性電解槽、框架分離器、氫氣提純裝置等裝備制造企業落戶鐵嶺,形成“項目引產業、產業聚集群”的良性循環,打造鐵嶺市氫基能源循環產業基地。
“項目甲醇合成采用國際領先的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合成工藝,原料端更有‘變廢為寶’的巧思。”華電遼寧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路永剛介紹,項目所需的綠色二氧化碳,全部來自國投生物能源(鐵嶺)有限公司燃料乙醇工廠的排放尾氣——兩座廠區直線距離僅814米,通過管道直供實現“隔壁取碳”。

這一模式不僅讓工業排放的“廢料”搖身變為合成綠色甲醇的關鍵原料,更構建起上下游企業的共贏生態:既幫助上游乙醇工廠解決了碳排放難題,又為下游甲醇項目補齊了原料缺口,實現污染物減排與產業降本的雙重突破。
著眼項目推進,鐵嶺市也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全周期跟蹤、全方位保障、全天候響應的優質服務,推動項目加速建設、盡早投產。未來,這座落地黑土地的“綠色引擎”,將為遼寧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零碳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