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爾多斯的煤礦運輸線上,49噸級氫能重卡加滿氫僅需10分鐘就能續航超300公里,年減排達120噸;康巴什區的景區里,氫能觀光車正載著游客穿梭,尾氣零排放且運行靜謐。如今的內蒙古,氫能產業早已跳出單一車輛示范,“車-站-景”聯動的生態閉環正在加速成型。
“車”是生態運轉的核心支點。礦區里,大批氫能重卡日夜穿梭完成煤炭拉運,累計減排規模已超萬噸;城市中,氫能公交、環衛車已批量投用并逐步替代燃油車,成為全國率先實現環衛車規模化氫能化應用的地區之一。面對極寒環境與高負荷作業需求,這些車輛運行可靠;同時借力本地風光制氫資源,結合“風光氫儲一體化”建設降低綠氫成本,政策助力讓氫價降至25元以下,進一步放大了經濟性優勢。
“站”為生態提供動力保障。根據自治區產業規劃,到2025年,全區將建成加氫站(含合建站)100座以上,形成覆蓋主要盟市、重點園區、交通干線的加氫網絡。10分鐘快速加注的效率堪比燃油車補能,徹底打消用戶續航焦慮。
“景”是生態扎根的肥沃土壤。氫能生態的繁茂生長,離不開多元化應用場景的深度滋養。內蒙古依托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在工業、交通、能源三大領域構建起規模化消納網絡,既為綠氫提供了穩定“出口”,更成為車企切入產業生態的核心戰場。

“車-站-景”的深度聯動,正讓氫能從實驗室走進產業一線。圓速蒙泰扎根北疆、深耕氫能領域,既以適配本地需求的產品筑牢生態根基,更以定制化服務激活場景價值,愿與內蒙古共繪綠色能源新圖景,讓氫能動力跑遍草原礦區、城市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