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綠氫市場格局存在顯著的空間錯配。主要的產氫區域包括中東、北非、印度、中國、東南亞等地,而綠氫的潛在消納區域更多在歐洲、日韓等發達經濟體。氫氣進行大規模跨海運輸的難度顯而易見,氫氣要突破“氣態能源”的流通限制、真正成為標準化能源商品,必須依賴安全可控、高效低耗且經濟的儲運技術提供支撐,才能打通全球綠氫資源流動的“新動脈”。
有機液體儲氫:推動跨海綠氫運輸發展的重要選擇
目前國際大宗能源與化學品貿易,最主流的運輸方式是基于液態形式的大規模海上運輸。相較于液氫、液氨等其他氫氣儲運技術,有機液體儲氫在跨海運輸場景中展現出顯著優勢:
安全性突出
海望儲氫液(含貧氫液與富氫液)均為非危化品,可在常溫常壓下存儲,不易燃、不易爆且不易揮發,火災風險等級僅為丙B類。經應急管理部化學品登記中心依據《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則》(IMDG Code)鑒定,儲氫液被歸類為“非限制性貨物”,無需特殊包裝即可運輸。


海望儲氫液-海運貨物運輸危險性鑒定書
儲氫量可觀
實際可用質量密度≥5wt%,對應體積儲氫密度≥50kg/m?,且無需依賴特殊罐體或裝置維持形態。
能耗效率領先
儲氫與放氫反應過程溫和,所需綜合能耗遠低于液氫深冷、液氨合成等技術,降低全鏈路能源損耗。
適配現有基礎設施
可直接利用現有油品儲罐、普通油品運輸船等基礎設施,無需額外投入建設專用存儲與運輸設備,大幅降低投資成本。

油品儲罐
物流限制少
因儲氫液屬于普通化學品,在跨境報關、船舶選型、航線規劃、港口作業及罐區存儲等環節均無特殊限制,匹配現有物流流程與法規體系,顯著提升運輸效率。

液體化學品運輸船

裝有ISO tank集裝罐的集裝箱船
從多個維度對比來看,有機液體儲氫的綜合性能在跨海氫運輸場景中表現最佳,是推動大規模跨海綠氫運輸發展的重要選擇。

主流液態儲運技術在大規??绾>G氫運輸中應用的關鍵因素對比
運輸模式與成本:經濟性優勢顯著
基于有機液體儲氫技術的運輸流程可拆解為“轉化-運輸-再轉化”三大核心環節:
轉化
氫氣經過儲氫裝置生成富氫液。
運輸
富氫液通過陸運或管道到達港口存儲,再經由船舶完成跨海運輸。
再轉化
在終端通過放氫裝置將氫氣釋放,貧氫液通過船舶運回完成一個循環。

基于有機液體儲氫技術的海運流程圖
其總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構成:轉化成本(含儲氫/放氫核心裝置投入、能耗等運營成本)、存儲成本和運輸成本。
以中國東部沿海至韓國西岸某港口的氫運輸為例,設定年運輸量為1萬噸,運輸距離約500海里。對比有機液體儲氫、液氨、液氫三種技術的成本發現,有機液體儲氫的轉化成本低于液氨,存儲成本更是遠低于需依賴特種存儲設備的液氫或液氨,運輸上盡管需要兩個方向的運輸,但是運輸載具無特殊要求,運輸成本仍具備競爭力。由于大多數港口和物流公司都可以存儲和處理儲氫液,無需額外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進一步凸顯出其成本競爭力和可行性。

液態存儲技術成本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戰略咨詢巨頭羅蘭?貝格發布的氫運輸研究報告中,也通過大規模場景模擬計算得出結論:有機液體儲氫技術在大規模氫運輸中,具備顯著的成本優勢和更高的可行性。并且,由于液氨在內陸運輸中面臨較大的限制性因素,即使中東和北非的綠氫以氨的形式到達歐洲港口(如鹿特丹),依然還要面臨后續內陸運輸的難題。而日本、韓國的用氫地點(例如天然氣電站)也高度重視存儲介質的安全性,避免對居民區域造成風險。
有機液體儲氫:大規模氫運輸中極具前景
當前,以“中東-北非-歐洲”“中國-日本-韓國”為典型代表的跨區域綠氫貿易圈正逐步成型,在各國探索綠氫貿易“可持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有機液體儲氫憑借“本質安全、高效轉化、便捷儲運、經濟可行”的綜合實力,已經獲得韓日、歐洲等國的重點關注,有望成為綠氫出?!白顑灲狻薄?/p>

兩大跨區域綠氫貿易圈
展望未來3-5年,隨著有機液體儲氫技術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一場由綠氫驅動、以大規??绾_\輸為實踐起點的全球能源新變革,正悄然拉開序幕,為全球零碳轉型注入關鍵動能。
關于海望氫能
海望氫能是一家專注于有機液體儲氫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在有機液體儲氫領域已實現多項技術突破,核心技術指標獲得石油化工聯合會“國際領先”專家評定,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作為技術專利商,海望氫能提供氫能儲運完整解決方案,可應用于綠氫化工耦合制綠氨、綠醇、生物航煤一體化項目,大規模長距離氫氣運輸,以及海上風電制氫儲氫等各類場景。目前,海望氫能已經與頭部能源企業深度合作,為多個綠氫化工耦合一體化項目提供規?;挠袡C液體儲氫解決方案。
基于其綜合的技術平臺,公司經營范圍還包括電解水制氫脫氧劑、系列精細化學品以及一體化項目的系統集成。